10月28日,我院生物育种与航天生物技术团队赵帅鹏、许骥坤博士组织实施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稻麦复种示范项目水稻测产会在东营市垦利区举行。
测产会邀请沈阳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省内外专家对垦利区永安镇二十八村千亩稻麦复种示范种植区内,长势均匀、有代表性的水稻地块进行了实打实收。实测结果显示,按14.5%含水量计算,水稻平均亩产达574.69公斤。结合今年6月同地块小麦平均亩产462.87千克,稻麦两季亩产高达1037.56千克。专家组一致认为在黄河三角洲3‰至5‰的中重度盐碱地上建设“稻麦两熟”吨粮田切实可行,建议进一步加强示范推广。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稻麦复种模式构建与应用是由我院联合中科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实施的盐碱地产能提升攻关项目。经过长期协作,研究团队从耐盐碱品种、栽培技术、耕作制度、茬口衔接、水盐调控等方面对稻麦种植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黄河三角洲中重度盐碱地“稻麦两熟”吨粮田种植模式,制定了黄河三角洲中重度盐碱地“稻麦两熟”种植技术规程,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应,这为盐碱地粮食高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三角洲,擘画盐碱地综合利用方向以来,生物与医药工程学院聚焦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高质量发展,汇聚生物学、土壤学、农学、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的科技人才,组建攻关科研团队,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勇担时代责任,牢记使命担当,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在促进盐碱地产能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贡献了山航院的技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