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下午,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在B7-304会议室举行学术报告会。赵帅鹏博士以“黄河三角洲稻麦轮作模式下不同盐渍农田土壤性状与稻麦产量品质研究”为题进行了汇报,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学科老师参加。
报告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农田粮食作物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盐碱地稻麦轮作生产模式,研究了稻麦轮作模式下不同盐渍农田水盐运移与营养组分时空分布特点,土壤碳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关系,稻麦产量品质的差异性,明确了稻麦轮作模式下盐渍化对土壤环境因子的时空分布影响,阐明了土壤环境因子对稻麦产量品质特性的作用机制,建立了不同盐渍化区域稻麦轮作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目前,稻麦轮作模式已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推广示范1000亩,增加了周年粮食产量,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这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高效利用与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会老师围绕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以种适地、以地适种”政策,就作物育种,高效栽培,土壤修复与改良、节水节肥、农业面源污染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报告会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为老师们在黄河三角洲的科研活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