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在滨州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国家安全”主题班会上,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活动主题首先映入眼帘。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过程中,围绕国家安全主题,如何发挥教育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活动,是学院在积极引导师生正确理解、认真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近日,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按照学校相关工作部署,结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2 年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贯彻学生中心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国家安全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云端讲座,国门生物安全进校园。新冠肺炎疫情后,国际生物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为了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国门生物安全知识,切实增强防范意识,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联合滨州海关开展国门生物安全普法宣传活动,通过线上专题讲座为全体学生宣传国门生物安全知识。“国家生物安全防线中,口岸是第一道防线,它的主要任务是遏制输入性生物威胁,保障本土生物安全,防范生物武器及相关生物危害;区域防御是第二道防线,它需要我们改变行政边境概念,围绕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命形态生存的生态域,开展生物危害的主动应对。”滨州海关工作人员结合视频和图片案例深入讲解,进一步丰富了同学们有关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知识以及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线上讲座结束后,海关工作人员集中解答了同学们在听讲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增强共同保护生物安全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引导全社会共同守护国门生物安全。“以前说到维护国家安全,我首先想到的是保家卫国的军人、警察。通过这堂国门生物安全专题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关系着每一位公民的自身安全,我们一定注意不要从国外把动植物及其产品带到国内”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李雪晗谈道。
课程思政,种子安全教育进课堂。“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2021年10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学理念,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政元素的渗透,隐形嵌入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润物无声地影响和带动学生,更加“有力”地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并逐步打造了《植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等课程思政品牌课程。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赵丽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植物的繁殖器官——种子,向学生介绍世界种子库和中国种子库,给学生讲述复旦大学钟扬教授的“种子人生”,共同向为祖国守护种子、采集种子、播撒种子的中国科学家致敬。钟扬教授用16年时间采集了青藏高原植物的4000万粒种子,同时为西藏大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就如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将来栽下的每一棵树,种下的每一棵苗,都会让我们国家的植物物种保留下来。大家作为生物专业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时代赋予同学们的使命,是生态文明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赵丽萍老师的一席话更加了激发学生的专业紧迫感和时代使命感。
多措并举,安全法治意识进头脑。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以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结合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了系列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期间通过参加“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组织国家安全政策法规学习、召开“总体国家安全观”线上主题班会、观看国家安全警示教育片、参与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竞赛、进行“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学习讨论、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活动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融入宣传教育全过程,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入脑入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感悟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行动中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变为一种实践自觉。2021年暑假期间,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碧水蓝天”志愿服务队在王君、赵丽萍、赵望锋等老师的带领下曾前往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生态保护区进行生物多样性实践活动调查,在实践中长见识强本领,该团队也被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团队。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始终把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日常,坚决贯彻落实好国家安全教育各项工作要求,推动全院师生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共识。”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表示。通过广泛宣传引导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将国家安全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课堂与社会实践,有效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